找到相关内容2177篇,用时10毫秒. ·把佛教导航设为主页
  • 佛教怎么看世界?

    理解创立了派别众多的宗教及哲学体系。 据典籍记载:佛陀在世时,对世界的解释已形成九十六家学说,可谓众说纷纭。其中又以六十二种最具代表性,称为"六十二见"。我把这"六十二见"归纳为以下三种: (一)、...

    佚名

    |论坛精华|

    http://www.fjdh.cn/wumin/2009/04/22503975474.html
  • 恒强法师:原始佛教之中道(节选)

    灭度的当年就由佛陀的亲传弟子结集出来,到了部派佛教时期,虽然基于上座部与大众部的根本分裂而衍生众多派别,但他们都尊崇四阿含为根本典籍。而在部派佛教时期及以后,虽然阿毗达磨日渐发达,无论是南传七论(大致...

    恒强法师

    佛学论文|因明|五明

    http://www.fjdh.cn/wumin/2009/05/16520276961.html
  • 葛兆光:中国(大陆)宗教史研究的百年回顾

    崇拜和赞颂,以文献学的、语言学的、人类学的、文化学的视角,从各个方面对宗教史进行研究,使笼罩在宗教史上的神秘日益消退。第三,是研究者的职业化与学院化。由于学者不附属于任何宗教派别,而是在学院中进行独立...

    葛兆光

    |佛学论文|因明|五明|

    http://www.fjdh.cn/wumin/2009/05/06072378425.html
  • 《魏书·释老志》与初期中国佛教史的研究方法

    特别去追溯本来的“教旨”和原来的“先知”,也没有特别区分出什么派别的谱系。   这就是6世纪中叶一般有文化的人的佛教知识基础。其实,精英的经典的思想水平实在太高明了,太超越了,我们不能用这些人的想法...

    葛兆光

    |佛学论文|因明|五明|

    http://www.fjdh.cn/wumin/2009/05/06582378746.html
  • 中国佛教的顿悟学说

    渐修渐悟论和涅槃师的“因缘见性”说都是从佛教的教理本身出发来批判顿悟说的,作为佛教学者,他们事实上未能从外部借助于其他派别的学说来支持其论点。但是,这些观点并不能驳倒竺道生的顿悟理论,因为,道生的顿悟...

    刘立夫

    |佛学论文|因明|五明|

    http://www.fjdh.cn/wumin/2009/05/05592578946.html
  • 华严宗的思想及其教判

    向下门」判教。同时以一乘圆教的圆融无碍观,将诸未决的疑难问题,加以组织、统合,由此可知,法藏大师的判教,横判、竖判,钜细靡遗,将佛教文献作了次第前后的排列,在教理上,因其判释而知深浅;在派别的组织上,...

    不详

    |佛学论文|因明|五明|

    http://www.fjdh.cn/wumin/2009/05/05593478958.html
  • 马祖道一在其故乡什邡的化迹遗韵

      马祖道一在其故乡什邡的化迹遗韵   (刊载于:日本京都《禅文化研究所纪要》第25号,2000年11月20日。第15-29页)   禅宗六祖惠能的后裔之中,以马祖道一(709-788)的法门最为繁茂;马祖因为得到了官吏的支持,其下“亲承弟子总八十八人出现于世,及隐逸者莫知其数。……说法住世四十余年,玄徒千有余众。”[1],其派别发展很大,称为“洪州宗”。而禅宗也只是到了马祖的时候,方才真正...

    不详

    |佛学论文|因明|五明|

    http://www.fjdh.cn/wumin/2009/05/11245679055.html
  • 本教文化

    经文的解释和教义的理解方面却自成一家。汉传佛教属于显宗佛教,在汉文佛经中只有事部和行部的两三种密法译本,其余全部是显宗经典。就连禅宗也是显宗的一个派别,虽然有“禅密”之称,但也算不上密宗。而藏传佛教是...

    庄春辉

    |佛学论文|因明|五明|

    http://www.fjdh.cn/wumin/2009/05/06313079495.html
  • 在激进与保守之间——慈航与太虚和圆瑛之关系探析

    不能破除我执断断于派别,意见分歧,不能精诚团结,共同努力,佛教前途殆矣。今圆瑛法师与慈航法师,深明大义以整个佛教命脉为前提,破除宗派互相歧视之恶观念,秉承如来一家亲之旨,以衣法一传一受,共同发展家业,...

    何建明

    |佛学论文|因明|五明|

    http://www.fjdh.cn/wumin/2009/05/08363379617.html
  • 朱清时院士对刘正成先生畅谈藏传佛教

    世界一定有一个主体和客体,思想则一定有主观与客观。这两个东西的彼此关系的不同,是哲学中间决定你是哪一个派别的主要标志,你是唯心的,还是唯物的。而康德的“两元论”,采取了折中。所以哲学的主、客分开的这种...

    不详

    |佛学论文|因明|五明|

    http://www.fjdh.cn/wumin/2009/05/22251479922.html